图片新闻
文学写作也是“手艺活” 复旦大学庆祝创意写作专业十周年

发布者:中国语言文学系发布时间:2019-11-26浏览次数:3595


 作家能像学术型人才一样,通过大学教育批量“培养”吗?复旦大学用已有十年历史的“创意写作”专业交出答卷:文学创作不仅需要“天才”,也需要“工匠精神”,“是一门手艺活”;科学系统的写作教育可以为学生们打下很好的创作基础。

1123日,“我们在校园写作”高峰论坛暨庆祝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意写作专业成立十周年大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金炳华、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孙颙、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著名作家金宇澄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中文系主任陈引驰、 创意写作学科负责人王宏图等领导、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现场嘉宾们畅所欲言,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创意写作的本土化经验、当前发展情况以及专业前景等。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引驰回忆了复旦中文系创作的传统,肯定了创意写作专业十年来取得的学科成果。陈思和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复旦大学MFA(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历史、建设之初的困难等,指出MFA具备“工匠精神”,是“一门沉下心来的手艺活”。作家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创作天赋,另一方面需要经由教育打下扎实的创作基础。

孙甘露肯定了复旦大学对推动国内MFA学科发展所做的贡献,列举了该专业培养出的优秀青年作家张怡微、甫跃辉、王侃瑜等,并指出文学创作可以浸润人类灵魂,对复旦大学MFA的前景给予了厚望和祝愿。金宇澄从创作者、资深编辑的角度,回顾了自身参与复旦大学MFA课程的经历。他指出,该专业对发展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帮助和影响,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每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这对一个创作者是很有益处的。”他说。

金炳华回忆了在创意写作学科成立前,社会上各种“写作班”参差不齐的情况,以及复旦创意写作在建设初期在硬件、软件等各方面碰到的问题、“独立办学的难度”。他肯定了早期领头人们为专业建设投入的巨大贡献,推动了国内创意写作学科的发展,也谈到了他对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期望。“复旦大学既要培养学术性人才,也要培养创作型人才。由于创意写作学科的特殊性,应该不拘一格,注意到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通,在课程设置上应不断革新,师资配置上应该多多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资深编辑加入课堂。”

王安忆谈及作家进驻高校的教学经验,还有教学对自身创作的益处。她认为,创作需要韧劲和坚持,以及自我反思和从外界汲取滋养的能力。她指出复旦大学MFA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给予从教者和受教者丰厚的人生体验。

据悉,复旦大学作为全国首家引入MFA学科的高校,是中国MFA学科建设的先驱,于2009年设立艺术硕士戏剧(MFA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点,明确定位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作家,并于2010年正式招生。该专业由著名作家王安忆、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领衍,另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梁永安、严锋、龚静加盟。

来源:人民网 董玥 姜泓冰,原文链接http://sh.people.com.cn/n2/2019/1125/c176739-3357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