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宋学》简介 《新宋学》不仅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关注其它学科中与文学相关的新成果。本书由复旦大学资深教授王水照先生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主要收录研究宋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人文等方面的高水平成果,在学界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投稿邮箱为thenewsong@foxmail.com。 |
◆ 《新宋学》(第一辑)目录 | |
- 錢鍾書先生未刊稿《宋詩紀事補正》摘鈔 - 陳樂素先生未刊稿《宋史藝文志考證》摘鈔 - 傅璇琮、龔延明 《宋登科記考》札記 - 朱剛 論秦觀賢良進策 - 祝尚書 論北宋科舉改制與南宋文學走向 - 薛瑞生、孫虹 清真事跡新證 - 王兆鵬、陳為民 鄧肅年譜 - 陳福康 鄭思肖詩文考證 - 劉榮平 釋“知軍種年星在尾” - [美國]傅君勱 陳琳 譯 中國詩歌經驗的理論闡釋:對宋詩史的反思緒言 - 周裕鍇 元祐詩風的趨同性及其文化意義 - [日本]淺見洋二 標題的詩學:論宋代文人的“著題”論及其源流 - 王偉勇 唐詩校勘宋詞示例——以北宋詞為例 - 趙維江 論12至13世紀南北詞壇的不同走向與互動關係 - [日本]荻原正樹 森川竹磎的詞牌研究 - [日本]內山精也 益西拉姆 譯 蘇軾文學與傳播媒介——試論同時代文學與印刷媒體的關係 - [韓國]曹圭百 宋朝蘇東坡與李朝金秋史比較研究——以蘇東坡海南島與金秋史濟州島流配文學為中心 - 李劍國 秦醇《趙飛燕別傳考論》——兼論《驪山記》、《溫泉記》 - 党芳莉 論宋元之際呂洞賓傳說的興盛 - 施議對 以批評模式看宋代文學研究 - 諸葛憶兵 論宋代三省制之演變 | |
◆ 《新宋学》(第二辑)目录 | |
鄧廣銘先生未刊稿: - 論宋學的博大精深——北宋篇 - 北宋儒學們的覺醒(未完成稿) - 李之亮 關於宋代郡守的幾個問題 - 魏倩瑋 北宋城市制度變革考 - 趙雨樂 北宋的都市文化:以相國寺為研究個案 - 李德輝 怨與戀的回歸意識——對唐宋間的望京樓及望京樓詩文的文化透視 - 董平 論南宋永嘉學術之傳承 - 裴汝誠、顧宏義 《宋史·道學傳》探源 - 方健 《蘇軾年譜》(上冊)辯證釋例 - 孔凡礼 關於蘇軾生平的一些問題——與方健先生商榷 - 胡可先 韓元吉年譜 - 薛瑞生 柳永事跡考辨 - 鄧小軍 陶集宋本源流考 - 聶巧平 宋代杜詩輯注源流考論 - 楊國安 從《舉正》到《考異》——論方崧卿、朱熹校勘韓愈集的特點及其文化意義 - [日]東英壽 金育理 譯 邵毅平 校 關於歐陽衡的《歐陽文忠公全集》——中華書局《歐陽修全集》底本選擇的問題點 - [英國]王次澄 知人論世,以人見文——蘇軾詩文集敘作法研析 - 王友勝 關於蘇詩《分類注》研究中的幾個主要問題 - [美國]包弼德 張璟 譯 蘇軾作品在南宋婺州研讀情況考 - 林嚴 北宋前期進士科考試與文學 - 曾棗莊 論宋代倣漢大賦 - 張高評 從詠花詩看宋詞之開拓與新變——以唐宋題詠海棠為例 - 葉幫義 小山詞與蘇門詞——兼論詞史中的“回流”現象 - 史偉 方回詩學理論述要 - [日本]內山精也 陳廣宏、益西拉姆 譯 宋代八景現象考 - 衣若芬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探析 - 補白: - 盧春紅 朱熹釋“君子之道費而隱”句 - [日本]齋藤茂 楊長孺為其父楊萬里所撰《墓志》 - 姚大勇 伐遼之非 - 王求 讀黃公紹《詩集大成序》 | |
◆ 《新宋学》(第三辑)目录 | |
- 朱東潤先生遺作:王銍、謝伋之四六評論 - 內藤湖南手批《困學紀聞注》批語輯錄 - 張劍 新世紀宋代文學研究的走向與問題 - 胡可先 宋代徽州籍進士的仕宦、文學與學術 - 林嚴 宋代科舉競爭:一個區域分析的角度 - 梁建國 閒情雅致:北宋東京士大夫的私第宴飲 - 呂肖奐 歐陽修的集古理念及其古詩文研究——兼及北宋官僚士大夫文人的第一次收藏熱 - 李貞慧 論蘇軾“夢”與“覺”的書寫與意義——以黃州以後作品為論述中心 - 查屏球 “磧砂藏”與《三體唐詩》之流傳 - 黃盡穗 論誠齋詩中的“景物缺席” - 李熙 《景德傳燈錄》與《禪林僧寶傳》:禪史文本互文性的產生 - 朱剛 蘇軾廬山之行及其“悟” - 王汝娟 物初大觀及其《物初賸語》小考 - 羅嬋媛 論宋代文章學的減字法 - 盧康華 重塑正統:宋初二帝時期祠廟碑文與帝國君臣心態 - 陳湘琳 歐陽修私人書簡中的交游 - 王秀雲 抑柳乎?楊柳乎?——論《東坡志林》對柳宗元為人與詩文的評價 - 倪春軍 “宋四家”學記芻議 - 方健 《同文館唱和詩》考釋 - [日]齋藤茂 楊萬里年譜稿 - [日]郝若貝,林嚴 譯 750—1550年中國的人口、政治於社會轉變 - [美]包弼德,劉成國、李梅 譯 當上古變得重要:唐宋轉型種的思“古”和以“古”而思 - [日]東英壽,陸曉光 譯 關於近三年出版的三種歐陽修全集 - [日]中砂明德,常方舟 譯 劉後村與南宋士人社會 補白: - 張金耀 釋蘇詩“十分瀲灩金樽凸” - 張金耀 梅堯臣《陶者》徵類 - 張金耀 “瓜皮搭李皮” - 趙曉濤、林嚴 “秋山”還是“春山” - 趙曉濤、林嚴 “文周翰”還是“周文翰” - 趙曉濤、林嚴 “張耒”還是“晁補之” - 趙曉濤、林嚴 “趙大年”還是“趙令松” | |
◆ 《新宋學》(第四輯)目錄 | |
- 朱東潤宋代底三篇行狀 - 龍榆生宋詞 - 黃啟方“定韻組詩”考論 - 由興波唐宋論書詩比況手法研究 - 杜若鴻北宋政治詩的發展歷程、內容類型和藝術特點 - [日]淺見洋二楊萬里與“詩債” - 熊海英“晚唐體”“誠齋體”與“江湖體”——以詩歌的通俗化爲中心 - 湯志波明前期唐宋詩之爭 - 沈如泉宋代花判新探 - 楊萬里論宋代吉州地域文化的發展 - 戴路“宿命通”與北宋中後期文人的轉世書寫 - 曹逸梅宋代禪林評唱小考——以《碧岩錄》文本形式爲中心 - 方笑一帝王與宋代儒家經書地位的確立 - 程剛“形而下”的易學:宋代“文人之易”的思想特點 - 梁丹丹王安石的《周禮》詮釋 - 張志烈重編三蘇《南行集》序 - 羅寧、武麗霞蘇軾、蘇轍“文傳”述論——兼論宋代“文傳”及目前“文傳”研究存在的問題 - 謝琰青年蘇軾的無常感及其成因 - 楊挺惠州時期蘇軾的棲居空間與自我書寫 - 江枰略論《四庫提要辨證》關於《東坡別集》的誤讀 - 胡耀飛吳越錢氏忠遜王支成員及著述考 - 凌郁之龍眠畫馬考 - 顧宏義范仲淹《懷慶朔堂》詩本事考 - 李偉國沒有內容的“墓志銘” - 許浩然慶元黨禁時期周必大與理學關係考辨 - [美]伊佩霞(劉幗超譯)對皇帝妻妾群的再思考——皇宮中為何有如此多的女性 - [美]蔡涵墨(卞東波譯)烏臺詩案的審訊:宋代法律施行之個案 | |
◆ 《新宋学》(第五辑)目录 | |
- 夏承焘:与唐圭璋论词书札两通 - 唐圭璋:《梦桐室词话》三则 - 周裕锴:维摩方丈与随身丛林——宋僧庵堂道号的符号学阐释 - 赵蕊蕊:宋代“醉道士”形象的文化阐释——以绘画、怪石为考察中心 - 王汝娟:松坡宗憩《江湖风月集》成书与解题 - 蒋 凡:超然台上超然乎?——文同《超然台赋》与苏轼《超然台记》评议 - 白振奎:“行之以中道” ——对文同在熙宁变法期间政治态度的考察 - 夏丽丽:“苏门”、“许党”与晚年苏辙——兼论北宋末期“元祐党人”的群体面貌 - 陈元锋:张元幹“幽岩尊祖”的文化记忆与文学叙事 - 李成晴:庐陵之风:从“三忠”到“四忠添一客” - 彭 华:《黔南谪居十首》与黄庭坚谪黔心态 - 张立荣:张耒的七律诗风与北宋元祐诗坛 - 王连旺:诗人赵次公初探 - 傅君劢:南宋诗歌的源流 - 内山精也:南宋后期的诗人、编者及书肆──江湖小集编刊的意义 - 吴心怡:宋代写真自赞研究 - 刘帼超:苏辙青词的道教意蕴与个人抒写 - 李 由:元祐科场与黄庭坚的文章学 - 王建生:陆游的文章观 - 罗 文:王安石与儒家的内圣理想 - 黄小珠:论《东坡易传》“君臣互信”观与苏轼的为政主张 - 副岛一郎:作为行为规范的文章——胡瑗《周易口义》中之“人文化成”与君臣关系 - 张高评:笔削显义与胡安国《春秋》诠释学——《春秋》宋学诠释方法之一 - 方 健:点校《宋会要辑稿》辨证抉疑之一:以《宋会要·职官·都大茶马司》为例 - 崔小敬:南宋诗人巩丰年谱简编 - 伊沛霞:刘克庄家族中的女性 - 补白 顾宏义:《宋诗纪事》诗人小传订正四则 -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会名单(第九届) - 稿约 |